主页公司名称

您的位置: 首页
新闻时讯
基层动态

【臻美榜样】洗选发运中心(洗选)潘兴彬:四年磨砺,煤流声中显锋芒

作者: 邱长鹏 高耀寰 汉磊   发布日期: 2025年09月22日   来源: 东滩煤矿

在我矿洗选发运中心(洗选)主洗车间,机器的轰鸣、皮带的飞转、刮板机的哐当声交织成独特的“生产交响乐”,煤流从振动筛上哗哗涌入溜槽,震耳欲聋的声响成为这里最寻常的背景音。对于主洗车间的机修工潘兴彬而言,这样的场景早已从最初的震撼,变为如今的习以为常。这份从容,是他用四年时间从“门外汉”蜕变为“行家里手”的见证。

时间回溯至2021年盛夏,潘兴彬从唐村胶带公司分流至东滩煤矿原选煤中心。那时的他,对洗煤车间的一切充满憧憬与好奇。此前,他虽接触过生产皮带,却从未见过皮带运转时“一眼望不到头”的宏大场面,这景象令他深感震撼。车间里巨大的振动筛更让他心生疑惑:70多个筛板究竟如何固定?为何连一个螺丝的踪影都看不到?调整皮带跑偏又该从何下手?一连串问题,让初来乍到的他意识到,自己在洗煤机修领域还是个十足的“门外汉”。

AU3I8472_副本

但潘兴彬并未退缩。作为机修团队的一员,他迅速主动投入设备学习,近距离接触各类机器,摸索设备构造与工作原理。正是这份主动,让他迈出了成长的第一步。他至今记得,第一次跟随老师们学习检修振动筛的场景:老师带他从前排到后排仔细观察,既要查看筛板的振动情况,判断是否存在松动,又要留意小梁、轨座是否有异常振动声响。老师还形象地将这种检修方法比作中医看病,强调“望、闻、问、切”缺一不可。起初,潘兴彬一头雾水,但随着一次次学习、一遍遍实践,他逐渐摸透了其中的门道。

从最初对刮板松紧判断、螺丝与总成安装、“拧链子”操作一无所知,到如今面对皮带跑偏,只需轻松一拉就能让其恢复正常运转;从曾经对设备故障毫无头绪,到现在拥有“火眼金睛”,一眼看穿振动筛问题所在,精准定位小梁、T型座的异响位置,这些能力的飞跃,源于他日复一日的实践积累。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、攻克难题的执着坚持,使他逐渐成长为团队的中坚力量。

AU3I8505_副本

在攻坚克难的道路上,潘兴彬从不满足于“会修”,更追求“修得更好、更巧”。面对车间振动筛筛板磨损过快、增加维修成本且影响生产进度的难题,他连续几天跟踪记录设备运行参数,查阅相关资料和图纸,并积极请教厂家和技术人员。通过深入分析,他发现传统筛板固定方式在高负荷运转下易发生位移,导致磨损加剧。基于此,他创新性地提出在筛板与轨座间加装弹性缓冲垫的方案。实施后,筛板寿命延长了40%,每月减少2次停机更换时间,年节省维修成本近3万元。还有一次,他发现振动筛筛板更换时需4人合力抬运,既费力又存在安全隐患,便利用车间废弃的工字钢和滑轮,设计出简易吊装支架,使筛板更换效率提升50%,人力成本减少一半。这些创新虽小,却凝聚着他对工作的钻研与热爱,更彰显了新时代产业工人“敢啃硬骨头、勇当创新者”的担当。

AU3I8564_副本

四年时光匆匆而过,潘兴彬早已褪去青涩,成长为洗煤车间里独当一面的机修能手,但他的脚步从未停歇。作为一名共产党员,他始终牢记自己的身份,将“吃苦在前、努力工作”的信念刻在心里。机修工作常需与煤泥、油泥打交道,一身污渍是家常便饭,但他从不抱怨,始终以不怕苦、不怕累、不怕脏的劲头投入工作,用实际行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。

“今后还要继续向老师们请教,不仅要学他们的工作经验,更要学他们的忘我精神。”在潘兴彬看来,遵守工作规程是底线,检修好每一台设备、保障车间安全生产是责任,为企业多出优质煤贡献力量是使命。

AU3I8626_副本

这位从“门外汉”成长起来的机修工,正以自己的坚守与担当,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奋斗故事,也为矿井的发展注入着温暖而坚实的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