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洗选发运中心(洗选)厂房里,总有这样一个身影,每天清晨先到采样点核对煤样信息,午后在制样间反复校准设备,傍晚对着化验数据逐项复盘——他就是技术检查高级技师周云松。从事煤质检测工作32年来,他秉承“零差错”的专业态度,以数据为“尺”,在方寸煤样间里守护着选煤产品质量的“数据生命线”。
技术检查是选煤生产的“眼睛”,容不得半点疏忽。为掌握煤炭采样的精准度,他顶着30多摄氏度的高温在原煤仓下值守,对照规程反复练习“三点采样法”,手上磨出茧子也不松懈;为确保制样粒度达标,他把不同粒径的煤样装在玻璃瓶里随身携带,一有空就拿出来比对,直到能凭手感判断粒度是否合格。二季度,矿井原煤灰分、水分波动大,为及时提供准确的检测数据指导生产,他连续一周住在单位,每2小时对入洗原煤采样检测一次,累计出具上百份数据检测报告,及时指导集控操作调整洗选参数,避免了因原煤灰分、水分不稳定导致的产品质量波动。

在同事眼里,周云松不仅认真,还爱“琢磨”。传统煤样灰分检测依赖人工记录数据,容易出现笔误。他利用业余时间学习表格函数,设计出“灰分数据自动核算表”,只需输入原始数据,就能自动计算结果并标注异常值,不仅减少了人工误差,还将数据整理时间缩短60%。针对新入职员工操作不熟练的问题,他充分发挥高级技师的“传、帮、带”作用,制作了“采样-制样-化验”三步操作流程图,配上自己拍摄的实操视频,帮助10余名新员工快速掌握操作要点与技能,快速提升技术检查团队整体业务能力。
“数据里藏着生产的‘密码’,必须对每一组数字负责。”这是他的工作信条。一次,在化验某批次精煤灰分分时,发现数据比常规值低0.2个百分点。虽然误差在允许范围内,但他没有放过这个细节,立即重新取样化验,最终发现是化验高温马弗炉热电偶老化,导致温度偏差。他及时指导更换新的热电偶,避免了后续批次检测数据失真。30多年来,他经手的数十万组检测数据全部准确无误,多次在矿、中心技术比武中夺冠,连续多年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及先进个人。
没有耀眼的光环,只有默默的坚守。周云松用对数据的敬畏心、对技术的钻研劲,在平凡的技术检查岗位上,为选煤产品质量筑牢了“防火墙”,用实干精神诠释着新时代“东滩人”的责任与担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