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矿山深处升起的星光,正汇入民族复兴的银河……”当刘猛在矿“红心向党,煤海筑梦”演讲台上坚定地说出这句话时,台下掌声雷动。这不仅是一次演讲的精彩瞬间,更是他扎根千米井下、以实干守护矿井安全的生动注脚。
作为一名矿井通风系统的守护者,刘猛深知肩头责任重逾千钧。这份责任,驱动他在专业领域精益求精。他手持测风仪,在巷道中穿梭,用精准的数据为矿井通风安全筑起防线;他扎根一线,在技能比武中屡创佳绩,用实力诠释“工匠精神”;他以青春为笔,在煤海深处书写着新时代矿工的责任与担当。

技能立身,赛场绽放青春锋芒
从学校求学时,刘猛就与“煤矿安全”结下了不解之缘。他深知通风专业需要极高的理论基础,课堂上,他认真学习《煤矿安全规程》等专业核心课本知识,不放过老师讲解的每一个原理和公式。课间休息时,他常常捧着课本追到老师身边,请教课堂上没吃透的难点和复杂的计算题。老师们非常欣赏他这股钻研劲儿。他们不仅耐心解答他的疑问,更常常夸奖他“勤奋踏实肯动脑筋”“是块学通风的好料子”。
在教导他时,不仅传授书本知识,更结合矿井实际案例,强调通风理论与现场安全实践的紧密联系,告诉他“通风无小事,差之毫厘可能谬以千里”。正是基于对他专业潜力和学习热情的认可,班主任语重心长地鼓励他:“刘猛,你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理解力都不错,应该去更大的平台锻炼一下,报名参加全国煤炭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吧,这对你是个极好的历练机会。”
刘猛倍受鼓舞,将这份信任转化为动力。他牢牢抓住了这次机会,备赛期间,他以近乎苛刻的标准要求自己,将理论知识点反复咀嚼、烂熟于心,同时针对实操环节进行超强度的反复练习。正是凭借着课堂上打下的深厚理论功底,加上课下老师指导和自己不懈努力锤炼出的娴熟操作技能,他在第八届全国煤炭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赛场上沉着应战,最终斩获该项目一等奖。这次获奖的经历,为他职业生涯深深埋下了追求卓越、精益求精的种子。

扎根一线,实干诠释责任担当
入职东滩煤矿后,刘猛的每一天都在千米井下开始和结束。测风、检查瓦斯、排查隐患——他把别人眼里的“枯燥”当成“生命线”。数据差0.01,风险就可能多十分。为了把数据做到零误差,他给自己定下三条“死规矩”:仪器先校三遍,线路先走一遍,疑点先查一遍。
为了练硬本领,刘猛养成了早来晚走的习惯。每天提前到矿,把当天要用的风表、光瓦仪、多参数测定器全部校准;升井后,再把记录本带回办公室,对着电脑复盘到深夜。井下跟师傅跑巷道,一个测点重复测三次,仪器读数、手工计算、现场标记全部对上才肯签字。密闭墙巡查,他蹲在浮煤里,用粉笔在墙上写下“已核”才敢更新数据。启封巷道、排放瓦斯等关键作业,师傅不下令收工,他绝不离开,最长一次连续在井下待了10个小时,升井时胶靴里能倒出水来。
这份执着与付出,让他收获了成长与认可。入矿5年来,他扎根现场搞创新,累计撰写2篇专业论文,取得5项技术革新成果,参与6项专利研发,用智慧为矿井安全高效生产注入新动能,2023年获评“东滩煤矿优秀共青团员”。他还将赛场精神融入日常工作,连续在矿“臻美东滩杯”技能比武中摘金夺银。2023年,先后拿下瓦斯检查工第二名、矿井测风工第三名;2024年,再度精进技艺,勇夺瓦斯检查工第一名。短短两年间的三张奖状,见证着他“以赛促学、以学促干”的成长轨迹。正如同事们所说:“刘猛的工具箱里,装的不仅是仪器,更是对技术的执着。”

红心向党,以梦为马筑梦煤海
作为一名专注矿井通风系统的职工,刘猛始终铭记守护矿井安全的重任。当单位发起“红心向党 煤海筑梦”主题演讲比赛,他毫不犹豫报名——这不仅是自我展示的平台,更是向党的忠诚告白、向同事传递信念的契机。从最初的忐忑到最终自信登台,这段历程让他深刻体会到成长的重量。
初次落笔,他将对党的热爱与煤矿工作的感悟倾注文稿,可站在镜前练习时,却因表达生硬、手势僵硬频频卡壳。指导老师坦言:“内容扎实却少了感染力。”他顿悟,演讲不只是“讲”,更是用真情与技巧打动人心的“演”。
为突破自我,刘猛制定严苛计划,反复打磨稿件与PPT,把“数据监测”这类专业术语,化作“以矿灯为炬,在千米井下践行初心,用实干为安全护航”的生动表达;观摩优秀演讲视频,揣摩语调节奏与肢体语言,领悟“真诚重于技巧”的真谛;每天下班后对着墙壁练习,拉同事当听众提意见,从磕磕绊绊到流畅自然,逐渐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。
比赛当天,站在台上的刘猛深吸一口气,望着台下熟悉的面孔,声音愈发坚定。当讲到“矿山深处的星光,正汇入民族复兴的银河。那是104载未熄的炬火,是千万党员铸就的灯塔,更是我们新时代东滩人献给党的告白!”时,他看到评委点头、同事鼓掌,此刻才懂“红心向党”从不是口号,而是像他这样的矿工用实干为党旗添彩的承诺。
最终,刘猛以第二名的成绩斩获二等奖。但比荣誉更珍贵的,是这段淬炼成长的历程。作为煤矿人,他的梦在千米井下;作为入党积极分子,他的信仰随测风仪器的数据,守护着煤海平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