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智能化转型的浪潮中,洗选发运中心(洗选)以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,通过装备升级、数字赋能和技术创新,不断突破生产瓶颈,走出了一条“科技提效、创新提质”的高质量发展之路。
走进选煤智能控制中心,中央巨大的电子屏上实时跳动着各环节生产数据,洗选流程、设备状态、产品指标一目了然。以前全靠人工巡检和经验判断,现在通过智能控制系统,能精准调控分选密度、介质循环等关键参数,确保洗煤产品质量稳定受控。引入开发的“智能分选管控平台系统”,整合了物联网、边缘计算等前沿技术,可对重介旋流器、浮选机、磁选机等核心设备进行实时监测与动态调整,不仅实现了洗选全流程的可视化监控,还大幅度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,减少了人为操作误差。

装备升级是创新发展的“硬支撑”。在主洗车间,一台搭载了AI识别技术的智能浮选加药机器人正在高速运转,通过流量控制器和PLC内嵌算法模型,能够实时采集浮选入料流量、浓度等数据并计算干煤泥量,结合加药比例模型、药耗系数及在线灰分数据,实现动态智能加药。“这台机器人能24小时不间断工作,准确率达99%以上,每年可减少药剂及人工成本30万元。”洗煤车间主任说。与此同时,该中心还对传统压滤设备进行了技术改造,将部分老式压滤机升级为全自动高效快开压滤机,通过优化滤板材质和液压系统,使滤饼脱板率提升30%以上。
技术创新为生产效率“加速”。针对矿井煤质差、水分高、黏度大,造成输煤溜槽频繁淤堵,严重制约矿井生产。传统人工清理不仅效率低、劳动强度大,还存在高处坠落、机械伤害等安全隐患。针对这一难题,该中心技术创新团队经过反复试验,创新设计“风刃”疏堵溜槽导料板,利用高压气流在导流板密闭空间内回旋,从底部出风口形成高速 “风刃”,沿导流板切面方向向下吹扫。该“风刃”不仅能持续清洁导流板表面粘附的煤泥,还能增强煤流回弹力,加速煤流在溜槽内的下滑速度,有效防止物料挂壁与堆积,实现了溜槽自清洁与防淤堵的双重功能,大大提升了煤炭运输效率。

面对选煤生产过程中的痛点、难点,该中心成立跨部门技术创新攻关团队,锚定“皮带跑偏”“旋流器二段防堵”等核心问题,开展“靶向攻关”,用技术创新啃下一个个“硬骨头”。随着一系列技术创新成果在生产现场落地生根,不仅为企业筑牢了降本增效的“压舱石”,更催生出全流程智能化改造的“新引擎”。
从“经验操作”到“智能调控”,从“粗放生产”到“精准分选”,技术创新之路处处彰显着科技的力量。如今,技术创新已融入生产的每个环节,从车间里的智能装备到屏幕上的数据模型,从工艺优化的细微调整到协同创新的成果转化,全体员工的创新热情被充分激发,形成了“人人想创新、事事求突破”的良好氛围。下一步,该中心将继续聚焦关键技术突破,加大研发投入,在智能化、绿色化转型的道路上持续发力,让创新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,为矿井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“选煤智慧”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