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的朝阳投射到大地上,一个熟悉的身影行走在矿采掘楼走廊里,早早来到工区信息集控中心,详细了解井下电机车运输工作情况,聚精会神地盯着监控大屏,认真查看着副井井口提升、大巷机车运行、井下车场设备物料存放,从这一刻起,开始了一天紧张又忙碌的工作,他就是井下电机车运输班班长王帅。
他个头虽然不高,但学习劲头足,工作干劲大,生活热情高。自2003年参加工作,始终坚守在电机车运输的最前沿,22年的工作经历,使他从一名年轻的电机车司机,磨炼成井下电机车运输战线上身怀绝技的“火车头”,成长为拥有一百多人的电机车运输班带头人。他先后获得兖矿能源先进个人、矿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。
“他是个有责任心的人,班组交给他我放心。”
“他是个好司机,是电机车运输线上的一把好手。”工区领导、同事对他赞赏有加。
参加工作初到运搬工区,面对电机车司机这个工作岗位,他脑子里几乎就是一张白纸,陌生的工作环境,叫不上名的车辆配件,两眼一抹黑的他并没有胆怯,反而激起了他身上的那股较真劲。为了尽快掌握电机车驾驶技术,跟着师傅反复在车场练习,灯、铃、闸、撒沙装置规范使用,一点都不马虎。师傅看着他操作电机车的认真劲,不住的点头。
他不只满足于会驾驶电机车,刚熟练掌握驾驶技术不久,他就缠着师傅给他讲解电机车的结构原理,故障处理方法。下班后,别人都回家了,他还一个人钻研理论知识,“啃”专业书籍,总结当天的学习心得,在他的个人笔记上写满了专业知识要点和安全重点注意事项。为了彻底弄清楚电机车各部件的构造,零部件间的机械原理,他不但跟着书本学,还在实践中练,一有空余时间就待在电机车旁观察摸索,遇到不懂的地方先看书再向维修人员请教,一遍遍在电机车里钻进钻出,直到学会弄懂为止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他多次在电机车专业技术比武中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。
经过在运输一线的长期摸爬滚打,赢得了工区领导的信任,任命他为井下电机车运输班班长。班长这个职务,管不算大,担负的责任重大,在安全生产中发挥着“兵头将尾”的作用。这个班现有职工102人,人员分布在副井上下井口、井下运输大巷、斜巷绞车提升等多个岗位,工作岗点多,运输线路长,涉及范围广,管理难度可想而知。他充分认识到自己肩扛的重要责任,对自己严格要求,以身作则,要求别人做到的,自己首先做到,处处在班组成员面前起到模范带头作用。
他不但业务能力强,对待工作认真负责,和班组同事相处的非常融洽,哪位同事有困难总能看到他帮助的身影。在大家眼里他不光是班长,还是班组中的“草根教员”。传授技能从不吝啬,他把自己多年来总结的工作经验,学到的专业技能,用自己通俗易懂的方式传授给大家。经常组织班中骨干研究分析工作中遇到的问题,结合运输工作实际开展小改小革活动,他发明的“吸尘器”获得矿小改小革成果二等奖,装封车测量标杆促进了装封车标准快速检查,钥匙扣速效救心丸小妙招,携带方便,不怕碰,解决了区队安全管理难题。在他的带动下班组成员学知识、练技能热情高涨,小改小革成果不断涌现,班组形成了“比、学、赶、帮、超”的浓厚工作氛围。
同事韩以勇父母患病,两个孩子小,家庭生活有困难,王帅带领班组同事,及时到家中进行走访,详细了解家庭生活情况,班组职工利用休班时间给于生活上的帮助,解决实际困难,通过互帮互助,让班组每一位职工都能安心工作。他把“我为职工办实事”落实在平常,在班组会议室内设置了书报架、饮水机、急救箱等服务阵地,不断提升班组“家”园功能,共完成职工“微心愿”11个。
王帅只是众多班组长成长的一个缩影,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,诠释了什么是责任,什么是担当,他用对矿井的诚心、对工作的用心、对同事的关心,探索着班组管理的新模式,形成了“管理民主化、运输物流化、操作标准化、安全自主化”班组管理机制,以严谨的专业技能,务实的工作作风,“螺丝钉”般的坚守,筑起井下电机车运输安全屏障,不断续写班组建设成果新篇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