通防工区积极践行"一切成本皆可控”理念,坚持“能自修的不报废、能使用的不更换”原则,不断加大设备维修使用、回收再利用的力度,为矿井降本增效贡献力量。
精细管理算好经济账。将“六精六提”作为提升单位经营管理的有效途径,以点带面推进市场化和精益化的深度融合。建立材料到货与发放管理台账,详细记录材料名称、规格型号、到货数量、到货时间、发放数量、使用地点,做到账、卡、物三相符,台账记录字迹清晰不得潦草、缺项,账、卡、物不相符的,按照规定考核相关责任人员。同时从材料发放到井下现场使用,对每道环节、每个细节、每个岗位实行“筛筛子”,一方面强化管控力度,加大节支降耗,把该省的省下来,算好降本“减法”。另一方面严格遵循"能用不领新、能修不弃旧”的原则,强化回收、验收、移交过程管控,算好增效“加法”,让“下岗”废品再“上岗”。
降本增效修旧利废显身手。加大材料的回收与修旧力度,本着有旧不用新的原则,减少新材料投入,杜绝浪费现象。因管理不到位,导致材料浪费的,按《材料稽查管理办法》相关规定考核。积极开展修旧利废、自制加工,严控备件费用,对每一个螺丝,每一个旧零件每一台旧设备,通过维修让这些废旧材料产生二次利用价值,做到物尽其用,减少浪费,切实提高资源利用率,实现降本增效。采煤工作面使用的挡风帘、导风帘,使用成本较高,回收不当造成了很大浪费。该单位对车间存放的废旧风筒进行码放挑拣,将回收报废的风筒精心挑选出材质较软进行人工缝制,人工订眼严格按照采煤区队需要的尺寸进行加工利用。不仅减少了材料费用开支,也让职工创收增效。
“井下使用的钻头、高压胶管等材料消耗品在回收时容易丢失。我们上班之后第一时间对升井物料进行回收上架入档登记,望着满满的材料干劲才足来。”下料工李同存介绍。同时,在检修钻机时,把可以再使用的气动缸体、转轴等零部件,拆卸下来进行检修,达到符合质量安全标准后重新利用,这样积少成多,有效的避免了因一个部位损坏而导致整台设备报废的浪费情况发生,进一步提升提高设备附件的利用率,确保矿井经济效益最大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