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矿下发《关于表彰奖励2023年上半年优秀小改小革创新成果的决定》。生产准备工区硕果累累、成绩喜人,分别获得一等奖1项、二等奖1项、三等奖2项,干部职工的聪明才智充分释放,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。
成绩的取得源于抢抓发展的机遇。近年来,两级公司及矿对群众性创新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,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奖励机制和考核办法,彻底打通了从想法变成现实的“绿色通道”,为干部职工展现自身才华提供了广阔舞台。生产准备工区拥有煤炭行业技能大师工作室--王帅劳模创新工作室,这得天独厚的优势,更是给大家的聪明才智插上了腾飞的翅膀。在严格落实干部上讲堂、大师讲堂等规定动作的基础上,零活安排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,按照“缺什么、补什么”的原则,广泛吸纳各专业优秀技能人才,让懂技术、业务精的同志成为老师,通过通俗易懂、贴合实际的讲解,便于学员理解和掌握,提升了学习培训的实效性。贺朋、张洪分别被评为兖矿能源技能大师二级、三级,这也为年轻职工的成长进步树立了榜样,技术工人一样也有春天。
成绩的取得源于干部职工的热情。成绩的取得绝非偶然,这是干部职工对技术技能的不断追求,也是长期的坚持与热爱。现场实际生产中,或多或少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,不仅影响工作效率同时也可能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,为真正解决类似问题,生产准备工区坚持结果导向,对影响安全生产的突出问题进行集中攻关,健全“技术员+职工”工作模式,通过实践论证技术改造的合理性,加快成果转化落地,切实解决现场实际问题。建立固化项目清单,根据推广价值大小对第一创造者进行适当奖励,以此作为年度评先树优的重要依据,激发全员创新潜能。维修二班被评为山东能源“创新型班组”,《煤矿井下电缆敷设辅助装置的应用建议》获得山东能源职工优秀合理化建议三等奖。
成绩的取得源于长此以往的积累。生产准备工区是由多个单位整合而来,工作内容涉及采煤、掘进、机电、运输等多个专业,这也对干部职工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新设备到矿的第一站要来到生产准备工区,不论是改造还是调试,都会有工区职工配合设备厂家服务人员来完成,这也是学习的最佳时机,以便于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,就这样“一传十、十传百”,每名职工都能迅速熟知设备的结构和性能,为下步调试、维修、改造奠定了坚实基础。生产准备工区每年维修设备数百台套,为矿井生产接续提供有力保障。多年的积累,也锻造出一批技术过硬的人才队伍,涌现出济宁市“五一劳动奖章”丁军、“兖煤工匠”贺朋等一大批青年技术能手,成为矿井人才培养的摇篮,也是生产准备工区的最靓名片。